破局打法_台灣知識付費與知識服務如何找到優勢前進中國大陸?
《破局打法—用大陸電商思維找尋增長》,博客來書店熱銷中…
2020 年8月中羅輯思維及得到的運營申請中國創業板上市,預估正式上市後,上看百億人民幣,創辦人羅振宇預估身價30 億,並成為大陸最會販售知識的教主。
文_陳澤琪/前進新大陸
知識付費起於台灣
數位內容產業具體最早起始於台灣。1990 年數位電腦設備開始普及,台灣曾經大量投入CAI 電腦輔助教學工具、CD- ROM、DVD-ROM(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產品開發和製作,其中最具知名的代表為曾經獲得台灣工業局的輔導和支持的得意傳播,於 2000 年上市的數位故宮—線上虛擬博物館的問市。
於此當年,還有宏碁創設標竿學院,整合DVD-ROM和網路線上製作全華人第一套商業經營管理—施振榮《國際企業的經營與策略》課程。只是,這一切奔跑在先的數位內容產業,隨著網路泡沫化而泡沫,許久以來,臺灣內容產業的重心,仍以出版、媒體為主,網路只是此些產業的衍生品。
及至 2015 年智慧手機普及,數位科技應用和發展大規模轉移到了移動端,於資本和人才匯流下,大陸互聯網積極投入發掘手機上的生活應用,於是滿足消費端隨手電商的商品購買;行旅交通的打車、機票、旅店的訂購;獲取圖文信息的微信;投入學習的知識付費;影音娛樂的視頻產業等,因運而生。
2016 年被稱為中國大陸知識付費的元年,隨著羅振宇透過音頻製作精緻內容的《得到》、開放式音頻平臺的《喜馬拉雅》、以答題賺錢的變現《知乎》等不同模式的知識付費產品在市場上開花,數位內容變現一路高歌猛進,掀起中國知識付費產業的熱潮,同時反轉和帶動台灣重新關注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的可能性。
台灣Press Play、Hahow(好學校)、SmartM(大大學院)、Master Cheers(大師線上影音)以及泛科學院於此階段等因運而生,知識平台所投入者包含數位平台的打造、精緻的內容製作、名師名人的帶動網路營銷等。
中國大陸在線教育市場一飛衝天
作為大陸知識付費產業的網紅羅振宇,不只一次表達他對於「知識付費」這個概念很反感,他一再強調得到是在做「知識服務」。理由是:從小我們會為買早餐、上學、買書等付費,大家聽過作炸油條服務,但聽說過油條付費嗎?付費是情理之中,怎麼能說得到在做知識付費呢?
即使將《得到》轉換成知識服務產業、人們為知識服務付費的說法,亦無法停止人們對此些服務評價的反論—─知識付費是偽命題、為知識焦慮買單、未經人解讀未經思索的知識不是知識、知識付費等於繳智商稅等,也成為此類知識付費平台的標籤。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下,大陸知識付費發展來到了高點。《得到》於此期間,連續做了兩個月的免費聽書,《混沌商學院》接連不斷開放線上課程只為紓解隔居於宅網民們的焦慮。
如不把知識付費限縮於成人,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中國大陸專為從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所設置的在線基礎教育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細分品類眾多,包括一對一學科輔導(掌門一對一、VIP名師在線、海風教育等);少兒英語(VIPKID、Windy教你學英語、51talk等);在線直播(猿輔導、跟誰學等);數理思維(火花思維、掌門少兒等);作業答疑(作業幫、學霸君等);少兒編程(編程貓、猿編程等)。據大陸〈艾媒諮詢〉預測 2020 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到 3.51 億人,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 4,860 億元。
台灣知識達人前進大陸
在台灣,知識付費平台與課程受限於市場的量體,發展規模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