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後疫情時代—睡衣成了我們的正裝

2021年9月21日《經濟學人·商論》寫到疫情改變了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上班族的著裝習慣。在家辦公、去中心化遠程辦公現在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常。上身正裝,下身睡衣也成為了在家辦公的著裝標配。
文/陳澤琪
圖:Olivier Bergeron on Pexels
疫情讓越來越多公司放下了職業正裝的執念,但是通過上下班不同的著裝,其實可以幫助你在上班和私人時間中劃分一個私人的界限。在疫情退卻後,正式著裝是否會重回潮流?

商業金融市場非常重視正裝

曾經在美國華爾街商業金融市場上,正裝不僅是文化、更是規定。但從2016年古板保守的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給員工的一份內部備忘錄中,才放寬了著裝要求,放寬工作日員工可以穿曾經僅限週五的商務休閒裝,如polo衫、長度合適的半身裙、正裝涼鞋等;但T恤、人字拖、背心、瑜伽褲等衣服仍不被接受。以服務高端客戶穿著細條紋西裝的投資銀行家高盛金融,則緩慢開放領帶不再是參加客戶會議的標配。
2017年,英國下議院決定不再要求男性議員在參加辯論時繫領帶(以前只在炎熱的夏天允許不繫領帶)。直到2021年9月初,議長林賽·霍伊爾(Lindsay Hoyle)則再公開宣佈,期望所有議員都好好穿戴,回覆英國優良的傳統,牛仔褲、卡其褲和無袖上衣都再次退場出英國下議院。

疫情在家工作,員工不再正裝

由於疫情已使得工作與辦公室坐班完全脫鉤,許多公司的員工都換上了愈發不正式的衣服。然而,與摩根大通不同的是,大多數公司都沒有制定任何規範,說明哪些著裝合適,哪些不合適。
也因此,在過去疫情期間,美國自1818年來就生產正裝襯衫的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於2020年底申請了破產保護;2021年8月英國零售商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宣佈其一半以上的大型門店都將不再銷售男士西裝。甚且一些零售商的資料顯示,過去一年半上衣的銷量明顯超過了褲子。
疫情封城期間,人們只能透過Zoom在線工作方式進行交流,所以有很多文章會開始推薦面對電腦螢幕前應該怎麼穿著,英國的吉爾斯·迪肯(Giles Deacon)等時裝設計師推出了“靈活辦公”時裝系列,打造剪裁略微寬鬆但看來仍幹練精神的服裝。青木(Aoki)和Whatever Inc兩家日本公司創造了睡衣套裝,這種套裝把西裝和柔軟、舒適的家居服混合在一起,非常適合在家參加視訊會議時穿著。青木所用面料與睡衣相同,但剪裁類似於西裝。Whatever Inc的WFH Jammies系列是“上半身正式,下半身居家”。
如果去辦公室是一種儀式,那麼搭配衣服應可以是一種樂趣,而非一件苦差。一個人的著裝方式是自我表達的一部分。它還能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之間劃出界限。脫掉在辦公室的正裝,換上舒適的衣服,標誌著每天從工作到非工作時間的過渡。只是這道界限在封鎖期間變得模糊~

後疫情時代,穿著會更不正式嗎?

疫情過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跑步或騎車上班,他們覺得到辦公室再換上全套西裝不切實際,因為折起來放進背包的外套往往不再平整,商務休閒風也逐漸被更多公司所接受。
對於男士,也許愈來愈多人會常想起Steve Jobs在世時,就以每天穿同樣的黑色高領衫、牛仔褲和運動鞋聞名;而這樣休閒自在的穿著,似乎就不適用於女性。

疫情之下的上海,雲端需求大爆發

文_Avy◎終生瑜伽習者,曾旅居英、美、泰,熱愛旅行與生活中美好事物。文原文刊登於旅讀中國98期,原標題:疫情下的雲端生意。

在新型冠狀肺炎影響下,上海各個小區採封閉式管理,限制人員出入,從家中窗戶看出去,昔日繁華的街道冷清清,實體店面生意更是慘淡。在家隔離的日子,看似各自成孤島,但民眾的生活還是要過下去,商家自己的生意自己救,就讓我們看看餐飲業、補教業、以及娛樂業實體店家是怎麼應變的。

上海的餐飲業者原本與外送平臺合作的就不少,加上行動支付相當普及,在家點餐並非難事。許多原本沒有上線的高端商戶,這時期也透過「餓了嗎」、「美團」、微信小程式或自家網站外賣送餐,並加強了安全衛生措施。除了騎手每日量體溫戴口罩外,小區還設置不入內的取餐區,確保全程零接觸。仍有營業的店家,如以往總是大排長龍的網紅咖啡% Arabica與連鎖茶飲喜茶,都僅限線上點單打包帶走,不鼓勵在店內堂吃久留。星巴克則及時推出名為「啡快」的快速店內取餐服務:消費者先在app點單,飲料做好了就會收到專屬取單口令,到店出示口令後,即可在獨立取餐檯取走有防接觸封閉杯口與一次性封口貼包裝的紙袋。

延後開學的日子也讓補教業者紛紛開啟線上直播課程,其中不少是免費公益課,除了繼續推廣品牌,也維持明星老師的熱度。但「網課」匆促上線也有不少缺點,像是硬體設備不足、老師沒有直播經驗、平臺流量限制等等,家長也擔心孩子長時間面對電子螢幕會有負面效果;而運動類型課程的直播,可能因為學生姿勢不正確無法及時矯正而造成傷害,只能說是過度時期的權宜之計。

宅在家的日子也讓人悶壞了,看準大家排解無聊的需求,開業遙遙無期的夜店順應推出「雲蹦迪」,讓昔日玩咖也能線上跟著DJ Live搖擺。明星鄭愷開的知名夜店TAXX SHANGHAI,在抖音上的一場時長四小時的DJ打碟直播,就吸引了超過七萬人在線同嗨,帶來了近七百廿八萬個音浪(約七十萬人民幣)的收入,讓其他夜店與酒吧紛紛跟進。過去以酒水消費為主要收入的娛樂場所,移駕至線上後,買單變成了顧客刷禮物。雖然隔著螢幕與耳機,少了夜店裡摩肩擦踵、眾人狂歡的熟悉感,但在家裡調暗燈閉上眼耳邊傳來熟悉的音浪配方,也不失為一種閉關居所的壓力宣洩方式。業者嘗試新的替代營運模式,也稍微彌補無法正常營業的損失,度過百業蕭條的疫情難關。

延伸閱讀:
疫外崛起:網路公司轉身成為站在風口上的豬
疫外崛起:國際創投看台灣創新創業的影響與商機

新冠肺炎讓香港網購意外爆發!

文、圖_林若思◎土生土長香港人,從事新聞及傳媒工作,愛說故事的人。本文原文刊登於旅讀中國98期,原文標題:疫情下的網購大潮。

你是赤貧戶、中下階層或是暴發戶?說的不是銀行戶口的資產,而是新型肺炎疫情下,港人互相調侃,以防疫物資的數量區分貧賤,在搶購口罩、酒精、乾洗手和漂白水之餘,苦中作樂。

與中國大陸及英美比較,香港網購市場相對發展較慢,中老年人士普及程度低,亦不熟識電子錢包及網上付款方式。面對全港一「罩」難求,香港街頭竟湧現通宵輪候購買口罩的人龍,還有超級市場搶購白米、糧油及衛生紙等奇景,但市民和商戶都漸漸意識到,迫使人群聚集和密切接觸的傳統購物方式並非最可取,加上市民大幅減少外出活動,網購活動終於迎來一次大潮。

引為佳話的必先要數香港商人王維基二〇一五年創辦的「HKTVmall」網購平臺,由初期全城不看好、冷眼看他揮金如土,到今天成為市民的救命稻草。其公司招兵買馬、擴充線下據點、調高送貨金額以疏導客人,股價更應聲彈起,可謂逆市奇葩。王維基更與員工親身到臺灣成功採購口罩製造機,自行生產並銷售口罩,在製造業早已沒落的香港令人嘖嘖稱奇。

網上一片「疫情」行銷熱潮,傳統的零售連鎖店例如屈臣氏、莎莎、日本城,汲取了約一星期讓市民通宵苦候的教訓,改良了網上銷售和派籌(號碼牌)機制。在疫情初期,有口罩出售的網店,每到開售之時,同一時段的輪候人數可逾十萬人,可見網購的需求強勁。

為回應市民擔心日用品供應,大型超市百佳的網購平臺就在二月下旬推出「米麵紙安心套餐」,吸引市民一併採購白米、即食麵和衛生紙。百佳過去把資源集中在實體店,網購平臺表現呆滯,如今趁疫情終於調整策略,推廣網上平臺。除了大型商戶,搜羅海外貨品的團購網店、售賣本地蔬菜和健康食品、消毒產品的特色店以至餐飲外送app均加入戰圈,吸納了可觀的新客戶。

執筆之時,我已在家工作一段時間,一星期只出門一至兩次。不過家中受惠於網購,口罩、消毒清潔用品及備用食糧得以直送家門。我相信,「疫」境總會過去,而香港的網購通路卻意外新生,對人們的消費模式將有深遠影響。面對社會上仍有一批長者始終無法適應網路活動,疫症教會我們的是互助互愛,畢竟防疫不是一個人的事,要全社會合作才能築好防護網。不少朋友在購得足夠物資後,均會分享給親友及鄰舍,亦有義工組織募捐物資再分配給弱勢群體,是在疫情陰霾下最溫暖的消息。

延伸閱讀:
疫外崛起:網路公司轉身成為站在風口上的豬
疫外崛起:國際創投看台灣創新創業的影響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