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紀念已逝的媽寶歲月
文__葉欣
初到美國留學的男大生,在出國的第八天下午四點,為了一個國際化的小聚會,打算做一盤番茄炒蛋。但是既不會切番茄也不會打蛋,更不知道下鍋到底該先放番茄還是先放蛋。最後選擇發微信向大洋彼岸的母親求助。
為了即時教會兒子,母親發了語音指導,父母二人,爭著告訴他怎麼做,可是兒子手忙腳亂,搞不清重點的瞎忙一陣子後,依然學不會,於是夫妻倆起床,母親一邊炒菜一邊講解教學,父親負責錄視頻……
男孩做出了中華傳統美食番茄炒蛋,他的聚會很成功,朋友們也都很開心,突然,朋友一句:「中國和美國的時差多少?」讓男孩意識到,原來父母在淩晨四點起床為他示範了如何製作番茄炒蛋!
這是中國某銀行為了推辦留學信用卡打出的廣告──《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
打的依然是了無新意卻效果無敵的灑血賺淚親情牌,整支影片沒有哭天搶地的煽情,但就是能讓人感覺胸口隱隱地被什麼撞了一下,一下就戳中了孤獨寂寞深夜裡,那些背井離鄉、在外打拼的人。雖然影片發布後第二天劇情就有180度的反轉,無數的網友將白眼翻到月球再翻回來,說廣告三觀不正、跟商品根本毫無關聯,說男孩沒有基本生活能力、沒有解決事情的處理能力,不會用google、不會上百度,只會哭著找媽媽,重點是,口氣還有點糟,媽寶無誤。在一面倒的質疑聲浪中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我,還有一些不在少數的人,之所以吐槽的大聲,只為了掩飾排山倒海的心虛。
每個媽寶背後都有堅強能幹的後盾
有一種爸媽,對孩子抱有極高的期望,可是又不信任孩子的替孩子包辦了一切,小至穿衣接送吃飯,大至求學求職找伴,無形中有種「你什麼都做不好」的暗示,那既然我什麼都做不好也無法自己做主,那就放著爛吧,當會呼吸的肉,總有超人父母替我善後。這種以愛為名的控制,變成了巨嬰的養分,有的人竭盡所能想要革命,覺得自己闖出的路才能證明能耐;有的人能怡然自得,暗自竊喜永遠不用愁洗衣煮飯。
借用中國作家尹建莉的一段話,「我欽佩一種父母,他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哪有什麼現世安穩,只是有人為你擋風遮雨
掰了掰手指,離開家裡自己生活也過了五年,從不會用洗衣機到褲子大了自己改鈕扣掉了自己縫;在家時進不得廚房如今天天洗手做便當。不要說番茄炒蛋,當年連炒蛋都燒焦過,對比還住在家裡到大學離開家再到畢業後的生活,不難懂為什麼許多人一致認同學生時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不是翅膀硬了想要飛,我曾經是根本沒長翅膀就不自量力想要飛,堪稱為終極無敵屁孩媽寶。
大學那四年,好像很有錢,走進校門的時候會買一杯我爸平常捨不得買的starbucks。
那四年,好像很有錢,二十一歲時分期付款換了Iphone 6s,我媽依然拿著只有通話和簡訊功能的智障型手機,價值不足我一個月的生活費。
那四年,好像很有錢,關注著週末哪部電影上映、計畫著連假去哪裡玩到披頭散髮,回家的時候卻沒有辦法請家人上館子吃飯。
那四年,好像很有錢,回家總是搭著高鐵,嚷著時間就是金錢,但其實只是想晚點離開並且早點回到浮華的台北。
那四年,好像很獨立,喊窮的月底吃了幾餐白吐司配水就以為從容就義,下個月初拿了生活費照樣當紈褲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