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新大陸

B站大當機,竟讓上億人一夜焦慮難眠?Up主和YouTuber誰賺得多?

中國影音平台BiliBili故障,打亂中國年輕人瀏覽視頻的夜晚,在全球互聯網用戶已增加至45億的網路時代,每天觀賞影片成了例行公事,這樣的生活型態,突然失去影音平台肯定不是一件小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能如此著迷?

BiliBili一夜故障影響數億人的生活,一個僅擁有月用戶2.23億影音平台的故障可以被登上中國微博的熱搜,並有6.3億的瀏覽次數,可說是現在的影音平台的聲量,不僅影響在平台內部,而是整個互聯網的世界,身為網路時代的我們肯定要暸解這個不容小覷年輕人所愛的BiliBili (B站、嗶哩嗶哩 )。

文/謝婉琳、圖/Erik Mclean on Unsplash、Mashdigi 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頁

BiliBili一夜故障,億人影響

BiliBili創立於2009年,並在2018年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不僅被比喻為「中國YouTube」,早期累積許多遊戲、動漫的影片而走紅,目前BiliBili擁有多元豐富的內容,在BiliBili可以輕鬆快樂的觀看任何種類的影片,這也成為使用用戶的日常,也是中國超過2億年輕人熱愛的影音平台。

BiliBili在今年7月13日晚間突然無預警故障,讓數億的用戶無法正常使用,也讓許多網友、用戶在這個BiliBili故障的夜晚,失去生活的重心,有些用戶不知道他們能做什麼,也有些用戶平常習慣在睡前時瀏覽BiliBili,而在這個夜晚變得徹夜未眠,這也因此讓BiliBili故障事件衝上中國微博的熱搜榜,不僅受到超過數億人的關注討論「b站崩了」,甚至驚動上海的消防,因為在網上傳出BiliBili總部有火情才會導致BiliBili故障,而上海消防緊忙發布BiliBili總部未傳出火情,未接到相關報警,並表示具體情況以站方公佈為準。

直到清晨2時BiliBili官方發文道歉,表示因為部分伺服器機房發生故障,造成無法訪問。技術團隊隨即進行了問題排查和修復,現在服務已經陸續恢復正常。並且也向所有用戶道歉「耽誤大家看視頻了,對不起!」BiliBili為了表示他們的道歉誠意,也在事發後隔日也做出補償動作,宣布免費贈送全站注冊用戶1天大會員和1天電視大會員,由此可讓BiliBili的用戶不會給予更多的差評,並增加對於BiliBili誠信度。

BiliBili持續破圈成為跨Z世代控制者

「Z 世代」表示從 1990 年代末期(1997年)到 2010 年代初期的出生的人們,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聽到的「90後」或「00後」,而BiliBili在2011年陳睿加入BiliBili開始,並帶領公司走向商業化,因為陳睿本身是獵豹移動的聯合創始人,所以也算是中國互聯網界的元老,這將會影響整個BiliBili的發展,所以對於陳睿不可能滿足於只做Z世代的BiliBili,因此陳睿開啟一個屬於BiliBili內容系統化和商業化的破圈計畫,而這些計畫也促使BiliBIli成為真正跨Z世代的控制者。

BiliBili內容系統化的破圈,首先在內容方面,保留原先ACG (Anime Comics Games,動畫 漫畫 遊戲)內容的重要核心,並加以提升整體內容的品質和水準,再引入更多正版授權日本動漫番劇。第二,嘗試向外發展,可算是另類的跨域,向廣泛年齡層和不同興趣、類型的主題做突破,例如生活、知識、娛樂等,而這些也是增加BiliBili創作者更大、更多元的平台,並且滿足更多不同用戶的需求,讓在這個平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在BiliBili平台不只做這些給予創作者的改變,整個BiliBili為了追求更好的氛圍、吸引更多人的目光,BiliBili也開始指導運作屬於B站的OGV (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Video,專業機構生產影片內容),例如《人生一串》紀錄片,去年年底超過1.4億觀看人數的《最美的夜》屬於年輕人的跨年晚會等,這些都是提升BiliBili知名度的重要因素。此外,BiliBili也透過簽約各種明星和不同類型UP主 (網紅),來豐富增加平台的PUGV (Professional

電商平台經營者必修的定價策略!

創建電商平台容易,但要賺到荷包滿滿就非常堅難。問題出在哪?為什麼有人可以把電商做得如此成功,定價到底怎麼定?你也有過這樣的困擾嗎?好的定價策略絕對讓你的電商訂單接不完。

文/ 謝婉琳 圖/ Angele Kamp on Unsplash

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頁

想要電商創業,創造自己的斜槓人生?2021義烏跨境電商創業營

定價策略必須遵守五大原則

電商定價常見的問題,怎麼為我們的商品來訂價,其實最初做電商的時候,價格經常是亂定的,中間走了很多彎路,後來慢慢感悟到價格真的不能亂定,需要科學縝密的規劃,這是必須要走的一個過程,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原則的定價。

一、利潤原則

訂出來的最終價格一定要保障合理商品利潤的產出。如果商品的價格太低,生意就會越做越虧,做得越多虧得越多!

二、價值原則

產品的品質要支撐起價格如果想要走中高價的路線,假定你做的商品沒有足夠的好,商品的品質是支撐不起這個價格的,最後也是做不下去,所以產品的品質和價格是要相輔相成。

三、能力原則

定價必須和目標人群的消費、支付能力相吻合。最新電商專業術語稱為客戶畫像客戶標籤客戶畫像、客戶標籤也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畫像、標籤,不同標籤的客戶也表徵他們不同的消費能力。一個商品不可能覆蓋所有的標籤、所有畫像的人群,所以只能針對商品的目標人群來定價,而定價就要和目標人群的消費能力相匹配,讓他們可以接受。

四、平台原則

定價策略要和平台大數據所統計出來的主流價格帶要相融合。主流價格帶就是大多數的消費者會選擇什麼價格來消費,如果定價落在主流價格帶,相對來說這個商品就能獲得更多的流量一些。

五、溢價率最大化原則

在前面四個原則滿足前提之下,盡可能提高最大化的溢價率。

2021義烏跨境電商創業營-走逛義烏世界最大小商品批發市場,去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批貨

既然是受到聯合國認證的「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想要逛完可不容易。根據義烏商務局資料,國際商貿城占地 550萬平方公尺,目前劃分為五大區,聚集了七萬五千戶商鋪,也就是說,假如在每個攤位前僅停留一分鐘,想逛完整座市場,也得需要將近兩個月!幸好義烏政府為各類商品明確分區,按圖索驥就能去蕪存菁!

文_吳歆宜 /旅讀中國 圖_麥翔雲 /旅讀中國 繪_陳巧廷 /旅讀中國,文_吳歆宜 /本文選自旅讀中國,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批貨

二○○二年十月底投入營運的一區,是新市場中最早營運、也最具代表性的一處。

1F

花類

不知道是美女本愛花,還是一朵朵模擬花襯得女掌櫃如花似玉?本區可能是女掌櫃顏值最高的一處。

玩具

最新款式的遙控飛機在空中盤旋,配備聲光效果的變形金剛滿地亂走⋯⋯想要最新最炫的電動玩具、還是最便宜最熱銷的恐龍模型?商貿城一樓由玩具商鋪組的「大通道」,保證讓每一個大小孩子睜亮了眼睛。

想學習如何去大陸批貨?想學習如何用抖音賣商品?你不能錯過2021義烏跨境電商創業營

2F

珠寶首飾

來到金碧輝煌的珠寶首飾區,瞬間體會到什麼叫「亮瞎眼」,舉目望去,每一間商鋪、全是金光燦爛的珠寶首飾,忍不住想要帶上幾款回家嗎?抱歉,一款請拿四百八十件。

髮飾

或許很多人可能都想過,台灣夜市裡幾十元一件的髮飾、髮夾,究竟來自何方?只消來上到二樓,幾十年的疑問便豁然開朗 —掛滿牆面的塑膠髮飾、螢光七彩的橡膠髮圈,就連最挑剔的小女孩也能找到一款屬意的髮飾!

 

3F

工藝品

與一樓、二樓相較,三樓的品項更為豐富,要是只能用一句話說明三樓可以買到什麼,那就是「書局裡賣的生日小物」,舉凡沙漏、星沙瓶、香氛顆粒、馬克杯、音樂盒、各式相框等,百來元的小工藝品,全部都是義烏製造。

節慶裝飾

喜慶工藝區規模較小,但是存在感一點也不少,此處商品的共同特徵在於「期間限定」,聖誕節必備的彩帶聖誕樹,春節張貼的彩球春聯,還有北京奧運的福娃、巴西世足賽的旗幟、眼鏡、加油棒,就從這裡直銷世界!

4F

企業直銷中心&台商館

商貿城四樓,匯聚了義烏較具規模的知名生產企業,包括為施華洛世奇代工的新光飾品、卡利雅飾品,世界上最大的裝飾畫框製造商華鴻集團等。另外台商館與外貿企業採購服務中心意設置在此處,如有相關需求,可以到此尋求協助。

(本文選自《旅讀中國》第51期 封面故事)

 

2021義烏跨境電商創業營-世界工廠,義烏憑什麼用小商品搭建起批貨天堂

 

位處浙江省中部的義烏,是一處由金華市管轄的 縣級市,在行政區劃上僅屬於三線小城市,從杭州開車前往,還得坐上整整兩個小時。很難想像,這就是2005年由聯合國、世界銀行與摩根史坦利投資銀行共同發表的《震驚世界的中國數據》中提及的「世界最大小商品批發市場」所在地。

文_吳歆宜 /旅讀中國、圖_麥翔雲 /旅讀中國、繪_陳巧廷 /旅讀中國,本文選自旅讀中國,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世界最大」是什麼概念,沒有親自走上一遭,恐怕很難體會。從市區驅車前往國際商貿城,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座被當地人暱稱為「市場」的建築體,宛如一座小山橫亙城中,氣勢驚人,隨著距離逐漸拉近,周遭車輛也愈加密集,一輛輛裝載著貨物的大小卡車,就在小客車陣中來回穿梭。

想學習如何去大陸批貨?想學習如何用抖音賣商品?你不能錯過2021義烏跨境電商創業營

義烏小商品賣出一座跨境電商城

上午九點不到,國際商貿城的停車場已近乎全滿,超過卅萬名從業人員,早早已經走進五大棟建築、七萬五千個商鋪之中,守著一台筆電、一支電話,開啟了一天的生意。

初次走進市場的外地人,大概很難不被眼前景象震懾 —舉目望不到盡頭的長廊,數不盡的格子商鋪,數以萬計的各式商品密密麻麻地陳列架上,最新款式的遙控飛機在空中盤旋,推著金屬板車的送貨小哥來回奔走⋯⋯這裡是一個「女主外,男主內」的世界,一個個方正的小商舖裡,通常坐著一位八面玲瓏的女掌櫃,代替整個家庭工廠,肩擔起與世界做生意的重要任務。

義烏之所以能形成今日規模,這些勤勤懇懇的小商品商人功不可沒。義烏市商務局副局長黃仕林說,義烏的發展,始於八○年代改革開放,當時中國物資緊缺,日用品需憑票購買,「老百姓的日用消費品不足,就靠著義烏人到各地去採購回來,形成了一個集市,久而久之出了名,許多人便就近到此來採購商品。」

1982 年,義烏政府出資九萬元,在縣上最繁華的一條街上建立了第一個小商品市場,隨後一年間暴增的商戶蔓延了市場周圍,政府擴建後,隔年又再度面臨攤位不足的窘況,就這樣,市場歷經了六次搬遷、十一次擴建,形成如今 550萬平方公尺(一百六十餘萬坪)的面積。

DSC_3028.jpg

全世界有60% 的聖誕飾品來自義烏

義烏全民皆商的創業基因

或許有人會心生疑問,中國各地都有著相似的商品集市,為什麼獨有義烏發展起來?說來還要歸功於義烏人多地少、資源稀缺的先天劣勢。

位處浙中丘陵地形,又無濱海之利,無田可耕、無魚可捕的義烏人,很早就被迫出走謀生,明朝末年一段「雞毛換糖」歷史更為人所知:當時的義烏人流行

組成「敲糖幫」,帶著一根扁擔、一只波浪鼓遊走全國,以本地產的紅糖,換取雞毛等低廉廢品,再將其加工製成可供出口的雞毛撢子、或者是農作肥料用的「廢雞毛」,賺取其中的微薄利潤。

走南闖北磨練出的一身本事,使義烏人在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對市場經濟逐步鬆綁之際,搶占了先機,從餐風露宿的「擔貨郎」,轉身變成自有店鋪的小本生意人。

「微利是圖」是義烏發跡的原因,而 1995年義烏市政府提出的「引商轉工」、「貿工聯動」,則成功帶動義烏的產業轉型。

DSC_2661.jpg

義烏夾縫求生的「螞蟻經商學」

義烏工業最大的特色,便在於草根創業、夾縫求生、超低微利。當東南沿海的大工廠挾帶著資金、技術、工源優勢,穩定供應歐美高端市場之際,義烏專挑低利潤、低成本、低技術的牙籤、吸管、打火機等,大廠看不上的三低生意來做。

義烏成功商人代表,雙童吸管創辦人樓仲平說這是「螞蟻經商學」,「當自己太弱,對手太強時,既然打不過、無法抗衡,至少可以躲在洞裡、縫裡求生,因為大象再強也踩不死螞蟻。」

既然品質拚不廣東、深圳一代的大廠,義烏人選擇了一條「夾縫中求生」的道路,憑著低廉的土地成本與周遭江西、安徽省的廉價勞動力,以低價搶下國際訂單,吸引許多外商「廣交會看樣,到義烏訂貨」,成功地由傳統的貿易商變身產品供應者。

儘管做的是小類目生意,賺的是蠅頭微利,但日積月累,也讓義烏商人打出了一片天下,從兩人開工的「蝦皮小廠」做到舉世知名的行業霸主,比如在義烏人人皆知的三鼎織帶,就從服裝上的小配件、包裝禮品時錦上添花的小玩意,做到了中國五百強企業、世界織帶行業龍頭,年銷售額兩百億人民幣;還有專門為施華洛世奇做代工的新光飾品、世界最大吸管供應商双童吸管,一家廠吃下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市占率,連世界一流連鎖賣場家樂福、沃爾瑪等都爭相訂貨。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質造」

近年來,由於新興國家的廉價勞動力擠壓,中國過去以低價搶單的老路已走不通,如何優化市場結構、推動產業升級,便成為當務之急。

黑馬會義烏分會副會長、本身也是創業第二代的何鬆觀察到:「義烏傳統製造業正面臨陣痛期,從品質上、研發上、產能上,都必須快速的升級,如果不進化,就只能被淘汰。」

當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以優良品質、可負擔的價格攻占市場,廉價的「中國製造」可能正失去市場分額,如何快速甩脫負名,成為「中國質造」品質保證,是全義烏乃至全中國的重要課題。

2011 …

2021義烏跨境電商創業營-義烏國際商貿城-小商品城,找女掌櫃批貨

 

站在國際商貿城一區通往二區的空橋上,透過玻璃窗俯瞰下方車水馬龍的商城大道,著實很難想像,只不過十五年前,腳下還只是一片荒涼空地。二○○二年,義烏市政府啟動第六次小商品城搬遷工程,將卅五年歷史的批發市場遷移到現址,隨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商鋪接連裝修開業、周邊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迅速進駐,使這座廣達五百五十萬平方公尺(約一百六十六萬坪)的國際商貿區,瞬時間生機活絡了起來。

俗話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句話到了義烏得反過來說──每位光鮮亮麗、八面玲瓏的女掌櫃身後,往往有著一位偉大的男人,掌管著一座日夜不息的工廠。

文_吳歆宜 /旅讀中國、圖_麥翔雲 /旅讀中國、繪_陳巧廷 /旅讀中國,本文選自旅讀中國,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一夜致富的義烏國際商貿城

盛丹紅是當時第一波遷入的商戶之一。作為土生土長的義烏人,盛丹紅無疑是備受幸運之神眷顧的,當她與同村的先生盛奇六來到批發市場尋求一絲機會時,從沒料想到這座城市後來的驚人變化,他們始終相信「好日子總是會來的」,卻沒料到會是這般天翻地覆的翻轉!

對於剛搬進新市場的那天,盛丹紅已經有些印象模糊了,只記得「從有小商品城,我們店就在了,有七、八年了?」。2002年年底,義烏政府發出通知:國際商貿城即將完工,開始接受商位招標,盛丹紅夫妻因為有舊攤商的優先資格、加上幾年來納稅達到一定額度,順利申請到了一個舖位。

當時,兩人跟多數攤商一樣,都看好一樓的商鋪,二樓次之,擔心到了三樓以上生意會受影響。分配結果出來後,他們的攤位雖不在一樓,但看著也還行 —座落在南側樓梯一上樓的通道上,很容易映入眼簾。誰也沒料到,市場開始營運後,二樓的鋪位竟然是生意最為火爆的,僅僅兩年之內,攤位的轉租金竟翻漲卅倍!

包租婆與打工仔

義烏國際商貿城的發展之迅猛,不只盛丹紅夫妻沒有料到,就連卅五年間已數次主導小商品市場擴遷的政府單位,恐怕也低估了其驚人的發展。2002年10月,國際商貿城初營運時,政府僅向攤商收取一年九千元年租(人民幣,下同),綁定攤位五年,五年內只能自用,時限過後才開放自由轉租,以防有心人炒作牟利。

即使如此,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小商品城的攤位費用依然一路飆漲,幾年之間翻了數十倍,依然還有無數廠家想方設法,想要在裡頭占有一席之地。到了 2007年年底,所有權開放轉移之際,買斷一個攤位的價格更是飆到百萬、千萬之譜!

在義烏期間,時不時可以聽到憑著小商品城一夕暴富的義烏奇蹟:可能是有先見之明,早早攢了十幾個鋪面在手上,四十多歲就過上「包租婆」退休生活;也有的故事裡,一家大小就靠著一個鋪面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宛如天價的租金收入,對義烏人來說,是一場津津樂道的美夢,但對來得稍晚的外地生意人來說,房租飆漲的那幾年,卻是一場不願意回想的惡夢。

來自江西的孫麗娟夫妻,在 2010年來到義烏,儘管位於一樓大通道裡的娃娃店舖人來人往,談到今年的營收仍然略帶擔心,「沒辦法呀,店面費一年六十多萬,今年還是降過價的」。相當於新台幣三百萬的年租,只能租到一處 8.4平方公尺的小攤位,換算下來每一平方公尺的年租金高達卅五萬台幣(約一坪一百廿萬台幣),也難怪像孫麗娟這樣的外地商戶,也只能感嘆自己宛如「高級打工仔」,過路財神般經手了大量的現金。

前幾年生意好的時候,孫麗娟也想過自己買個店鋪,但是市場裡位置好一些的沒有六百、一千萬(人民幣)買不到,最終在投資金額過大,未來經濟走勢不能預測的情況下,放棄了自家買店面的想法。

隨著中國人口青壯代換,義烏這幾年面臨了工資翻漲、缺工問題惡化的諸多問題,許多人攤商擔憂義烏可能正失去競爭優勢。孫麗娟分析:「我們家屬於手工密集性產業,一個工人一天最多也就縫出卅件(娃娃衣服),不是那種機器可以開流水線大批量生產的」,生產成本壓不下去;過去因為人工、土地便宜,能夠以跑量獲利,現在工資直接反映在貨品單價上,「生意也難做了!」

想學習如何去大陸批貨?想學習如何成為蝦皮大賣?你不能錯過2021義烏跨境電商創業營

金磚四國的勞力擠壓

對於這幾年全球製造業中心的逐漸轉移,戚婷娟夫妻也隱隱地察覺到了,這幾年,戚婷娟店裡賣的單支仿真花朵,成為新興的熱門商品。隨手拿起一隻玫瑰,戚婷娟解釋:「我店裡只賣單支花,批發商採購後,還需要經過二次加工,加個盆兒、綁上緞帶,或者做成花環」。過去,像他們這樣的半成品花朵絕對不是義烏主力商品,海運後可以直接進入通路販售的成品才是中東客商真愛,但在2012 年以後情況卻有了變化。

根據中國《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義烏的外貿出口國已從中東逐步轉向印度、巴西、俄羅斯等金磚國家與東南亞,2012 年,印度首次超越了伊朗,成為義烏最大的出口市場。與樂於採購成品的中東客商不同,金磚國家與東南亞國家商人更偏好採購半成品回國加工,以爭取更大的獲利空間。相比中國逐漲的人工、土地成本,他們本國有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土地成本、相對寬鬆的貿易環境,還有以半成品進口的關稅優惠因應。

以印度商人最大宗採購的「飾品」工廠為例,在中國一名電鍍、鑲嵌工人的薪水基本在三千元起,而普通印度工人只領取一千三到六百元左右的月薪,越南更是低至六百到七百元。製造成本的落差,使得印度商人更傾向採購銅坯回國加工,低廉的生產成本不只能供應內需,也轉而謀求國際訂單,吸引中東、美加、歐洲等多國客商轉往印度採購,擠壓了義烏飾品工廠的生存空間。

義烏的危機與轉機–從設計中為小商品升級

儘管許多攤商對此現象憂心忡忡,但是在專家學者看來,國際製造業的重心轉移,本就是自然現象,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在接受陸媒採訪時舉例:「全球製造業一直在轉移,從發達國家流向亞洲四小龍,再轉到中國內地。隨著國內人口紅利消耗殆盡,逐漸向勞動力價格更便宜的東南亞國家轉移,義烏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大勢所趨之下,如何避開低價競爭,趁勢推動產業升級,便成為義烏延續競爭優勢的當務之急。(註:「人口紅利」,指中青勞動人口尚未屆退休的比例優勢)

在義烏小商品市場搏鬥超過十五個年頭的張敏夫妻,早早就意識到產業升級的必要。作為義烏數一數二大的玩具製造商,張敏家的金太郎玩具廠在十年前就實現了設計、製造、包裝、銷售一條龍,小小兩坪半的鋪面裡,掛滿了世界上最新最炫的廉價玩具:鼻涕膠、太空土、化石蛋,所有玩具都有一個最重要的特色:無毒、無臭,符合2011年新頒訂的嚴格歐盟玩具標準。

面對東南亞、南亞等新興國家的勞動力優勢,張敏一點都不擔心,他說:「現在家長父母都疼孩子,要無毒、要安全,我們廠都是出口歐美的,不怕別人削價競爭!」

全球最大小商品批貨市場

同樣勇於創造差異化的,還有孫麗娟的娃娃工廠,孫麗娟說:「每一年我們每個語言的娃娃都會更新功能,從台灣進口音質更清晰的IC(積體電路、晶片)」,今年她也準備推出兩款新功能:一是藍芽接收、二是遠距離搖桿,前者可以透過手機傳輸錄製好的語音,後者可以遠端遙控,主打的都是鎖定現在家庭缺乏互動交流的商機缺口。

2021義烏跨境電商學習營-在義烏努力生活的的台商-義烏台商

 

想學習如何去大陸批貨?想學習如何用抖音賣商品?你不能錯過2021義烏跨境電商學習營

文_吳歆宜 /旅讀中國、圖_麥翔雲 /旅讀中國、繪_陳巧廷 /旅讀中國,本文選自旅讀中國,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義烏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頁傳奇,而台商堪稱是義烏崛起的幕後英雄。許許多多的台灣人,在上世紀90年代橫跨海峽,懷著一股肯吃苦的拚勁在義烏白手起家,為義烏貢獻奇蹟,他們也大方將義烏經商甘苦談提供給青年借鑑。

郭令彬 義烏台商會會長

彰化人,90年代將自家玻璃廠遷至義烏,主營工藝玻璃,出貨量世界第一。

蠅頭微利堆出玻璃王

成功因素:庫存充足

星砂瓶、瓶中信,還有一罐罐五顏六色的亮粉、亮片 —那些家庭書局裡頭總會有的小玩意兒,原來有九成都產自義烏,郭會長說:「工藝玻璃,我們是義烏第一,也可以說是世界第一。」

廿年間屹立不搖且越做越好的秘訣是什麼?郭會長說,充足的庫存是很大原因!

實際來到工廠,看到滿坑滿谷的庫存,還是不禁心生疑問,「庫存過多,難道不會影響資金周轉?為什麼不能每月制定計畫,依造需求量來生產?」原來這與義烏商品特性有關:低單價、勞力密集。

與廣東、深圳一帶的大工廠不同,義烏的工廠多為勞力密集的小廠,不需要制訂年度計畫、季度目標,批貨商也不會有固定的批貨清單,往往是順勢而為,有時遇到貨櫃裝不滿,船明天就要發了,一通電話過來「缺兩個立方的貨,有沒有?」幾小時內馬上要運到港口,晚一點人家船就走了,這時候穩定的供貨鏈、充足的庫存就是關鍵!總之,「做我們這種小生意,屬於販夫走卒一類的,最看重時機!」

陳健甫 義烏台商會監事長

南投竹山人,原在台北當導演,四十歲受家族連鎖超市徵召赴義烏承接採購任務。

從箱包代工 到保時捷代理 

成功因素:升級創新

曾在台北從事導演多年的陳健甫,因緣際會下,接下家族在南美洲的連鎖超市徵召,到義烏學習採購,一路從外貿做到製造,幾乎在每個商貿環節都下過苦功。二○一四年起,更將保時捷設計精品引入中國。

本身從事箱包設計製造多年,陳健甫對於保時捷精品機能與外觀並重的設計理念格外欣賞,「德國製造乍看之下中規中矩,真正使用了,才會發現到其中巧思」,比如一款熱銷的帆布後背包,扣環上特殊防盜設計,只有特定角度能掀起,藏在細節裡的低調設計,不只吸引中外影星席維斯史特龍、成龍等人愛用,也帶給他自己的箱包工廠多元設計靈感!

郭集福 義烏台商會副會長

馬來西亞華僑,從跑單幫開始,一路開創義烏天然水晶產業,成為當地產業龍頭。

跑單幫跑出水晶王國

成功因素:勇敢出走

一九九九年第一次到義烏來批貨時,馬來西亞華僑郭氏兄弟肯定沒有料想到自己會舉家落腳這個初次聽聞的小地方。僅僅是因為在朋友聚會中,偶然聽到有人來中國批貨賺了大錢,廿多歲的郭集福當機立斷,跟著朋友來到中國。「那時候馬來西亞很少中國貨的,大家不敢來,想說是共產黨的地盤。結果我們一個貨櫃運回去大家捧著現金要,轉手馬上翻倍!」隨著越來越多人知道義烏,競爭激烈,跳票的情況特別多,馬來西亞國內的生意不像過去好做了,當時三十歲的郭集福想:「馬來西亞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海底游的都被人壟斷了,我想做電訊王,沒有機會了,我想做海運王,但是已經有人做了」,即使他才三十歲,但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要想賺大錢、要想在馬來西亞闖出事業已經難如登天了,於是他選擇往外走。

2003年正逢 SARS肆虐,要來中國身邊沒人支持,「身邊的朋友聽到我們要來中國,都說『珍重』,就是抱著以後見不了面!」來到義烏後,郭集福觀察到本地缺乏天然水晶資源,再次憑著一本葡語書、一台複讀機,單槍匹馬飛到巴西,找到了穩定的原石供應商,成就了義烏天然水晶霸主的位置。「十年前義烏沒有人做天然水晶,現在全義烏有七千多家上下游廠商,我們還是一家獨大!」

Q1_台商在義烏有多少人,經營哪類產業?

郭令彬

2021義烏跨境電商學習營-義烏工商學院創業學院-電商創業的黃埔軍校

 

想做蝦皮大賣?想知道 Shopee跨境電商成功關鍵?你不能錯過2021義烏跨境電商學習營

 

文_吳歆宜 /旅讀中國、圖_麥翔雲 /旅讀中國、繪_陳巧廷 /旅讀中國,本文選自旅讀中國,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義烏工商學院 網商創業 生力軍

當台灣年輕人苦於「畢業即失業」,在義烏卻有著一所暱稱為「淘寶大學」的學校,在這裡創業是一種常態,畢業前實現月收入一萬(人民幣,下同)是最低標準。比起畢業證書,他們更想要得到的,可能是一張「個體戶經營執照」。

DSC_5222.jpg

位於浙江省義烏的義烏工商學院,過去只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技術學院,近年來因為其獨特的「創業教育」而頻頻躍上新聞版面,甚至吸引路透社、《紐約時報》接連前往報導。

自二○○八年以來,義烏工商學院已經已培養出多名九○後百萬富翁,校內八千餘名學生中,有高達四分之一在校創業,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月收入已達普通白領水準,一年創收兩千五百萬元,每年走出校門的畢業生中,有百分之十五的名片上都已印上「董事長」頭銜,生意做得好的,甚至能夠開上百萬名車,年營業額破千萬。

另闢蹊徑,創業取代就業

若是時間退回到十年前,大約不會有人預料到實驗性質的「創業班」如此大獲成功。二○○五年,阿里巴巴公司憑藉著成立僅兩年的「淘寶網」攻占中國網購市場七成左右的市場份額,擠走當時已在中國市場穩定收費的eBay,空降成為中國新一代網購平台霸主,伴隨著本土化電商平台起飛之勢,義烏以全球最大小商品批發市場作為後盾,讓不少當地人自營淘寶店主,其中也包括當時的義烏工商學院的學生。漸漸地,請假的、成績因此受影響的學生多了起來,使得時任義烏工商學院國際貿易系副主任的朱華兵深感困擾。

然而,當時的副院長賈少華卻對學生這樣自發的舉動非常贊賞,他認為,不同的高校應有不同的培養模式,「補短不如揚長」,既然學生對於讀書興致缺缺,畢業後求職無門,不如另闢蹊徑,輔導學生在校創業。

就這樣,二○○八年,義烏工商學院成立了創業學院。隔年,開設三年制「電子商務創業班」。

九○後富翁搖籃,金牌網店孵化器

「創業班」每屆四班,一班卅人,總計一百廿名,自入學第一天起,每位學生便須投入網店經營,努力達成月收入須過一萬元的基本目標。創業學院首任院長朱華兵說:「創業學院在中國有很多,但是這麼踏踏實實讓學生去創業的,還是很少,大部份比較多講理論,沒有一個像我們這樣直接讓學生去創業的。」

走在義烏工商學院校園裡,時不時可以看見手提裝貨麻袋的學生匆匆走過;運動場上,除了運動的學生,還有一組組拍攝團隊,正帶領著攝影師與模特兒,趕拍新一波店內商品,濃厚的創業氛圍,伴隨著教學樓上懸掛著「同學、同創」、「激情點燃夢想,創業改變人生」等勵志標語,令人印象深刻。

隨意走進一間教室,眼前的景象更令人驚訝 —取代筆記本與教科書的,是一台台的桌上型電腦,沒有一個人不是熱絡地盯著螢幕,或三三兩兩聚集著熱烈討論,教室黑板上,一幅「我們在創造歷史」的紅幅特別顯眼,上頭留名的學長姊,廿出頭已經是年營收千萬的老闆。比如經常獲媒體提及的第一屆畢業生石豪傑,許多人都聽過他的故事:出生河南工薪家庭,入學第一天錯過了末班公車,為了節省幾十塊錢打車費用,一個人在火車站候車室裡挨過一夜,就是這樣一個懷抱著急切創業夢想的男孩,在入學半年內在淘寶以銷售「USB暖鞋」、「3D眼鏡」賺進了第一桶金,兩年後憑藉著驚人的外貿訂單,在深圳、浙江等地接連成立了分公司,現在已經是年收千萬公司的老總。

像石豪傑一樣創業翻身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九○後的女生李晴瑩,靠著在淘寶上賣打火機,風雨無阻地來往校園與市場批貨,一路從自行車、電動車換到小轎車,「走路入學,開車畢業」,實現了「創業改變人生」的班訓。

創業優先 業績論英雄

為了連結理論與實踐,鼓勵學生創業,創業班的課程設計也與其他科系十分不同,除了一定得教的基礎課程如「思想理論」等政治類課程之外,全都是與創業實際相關的內容,包括技能類的課程,如攝影、修圖、行銷、談判、合同等;還有提升類的課程,比如企業文化、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希望讓學生不只學習經營一間小店,還能掌握讓企業走得更遠的知識。

對於全心投入創業的學生,學院大開方便之門,不僅延後上課時間到九點半(比其他學院晚一小時),還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接單、服務客戶,並放寬請假規定,甚至提供減免學分的選擇:只要淘寶網店的級別達到一定標準,就能減免必修學分,三顆鑽能免修二門課程、四顆鑽能免修三門課程。

業績論英雄的教育理念,在外界眼光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甚至本末倒置,出身書香門第的朱院長不諱言,自己剛開始也對此心存質疑,但在眼見了學生的轉變後,讓他肯定「實踐」對學生的正面幫助 —原先對學習不感興趣、虛應了事的學生,竟然開始主動詢問他行銷專業問題,甚至借了幾本書回去找答案。那些對於學習不感興趣、從未在填鴨式教育裡獲得成就感的孩子,也許是第一次感受到「知識就是力量」,第一次有動力去學習。

只要願意往前走,怎麼走都無所謂

「中華文化講傳承的多,講創新的少,注重課堂、理論灌輸,但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比較被動、奴性,靠老師拉,學生沒有選擇的機會」,朱華兵說,「而我這裡則是主張『推』,只要你往前走,(創業)方向正確,怎麼走都無所謂。」

為了提供學生更好的創業環境,學院不只騰出未使用的教室供學生辦公、囤貨,還引進四間快遞公司,全年無休,協助學生將貨物發往全國各地,針對學生創業初期遭遇的三大困境:「沒資金」、「沒人脈」、「沒能力」,創業學院成立了一筆由成功學長姊捐款成立的同創基金,提供每位學生五千元無息小額貸款,並積極引進「校企合作」,吸引許多傳統企業直接把電子商務運營部設在學校裡頭,全權交由學生營運,實現「幫企業培養人才、幫學生找人脈資金」的雙贏。

創業教育 或將引入台灣

全方位的幫助,使得此創業學院的創業率和成功率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二○一二年,首屆一百一十五名創業學院畢業生,光是榮膺淘寶皇冠以上的店鋪就有廿三個,註冊公司有十家,人均月收入超過一萬元,並帶動兩百一十五個就業機會。

首屆創業班學生的成功,使得義烏工商學院獲得浙江省政府授予「創業型大學」試點院校,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網商交流團隊赴義烏考察時的重點項目,吸引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路透社等國際媒體接連前往報導。…

2021義烏跨境電商學習營-跟著大陸電商金牌講師,前進東南亞跨境電商市場

 

跟著大陸電商創業金牌講師,掌握蝦皮前進東南亞的成功關鍵;你不能錯過2021義烏跨境電商創業學習營

文_吳歆宜 /旅讀中國、圖_麥翔雲 /旅讀中國、繪_陳巧廷 /本文選自旅讀,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經過近十年發展,義烏創業學院一路摸索實踐,已經總結出許多協助學生創業的制度,包括校內免費倉儲、校外實習機會,還有創業顧問提供的企業健診。實際走進創業班學生最常前往的三處學習現場,偷師創業秘訣!

創業現場一:義烏工商學院雪峰樓 

大二學生 林宏遠

位於工商學院正門入口處的雪峰樓,是創業學院的院館所在,當其他專業的大學生穿梭於課堂、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之際,僅大二的林宏遠,已經是一位月營收卅萬的淘寶店主,每天來到學院分配的「倉儲教室」,日以繼夜地營運著自己的淘寶店鋪。

Q1 當初為什麼會選擇義烏工商學院? 

當初是我女朋友想進來,我跟著她填,她沒錄取,我獲錄取了!那陣子報導得不是挺多的嗎?說(義烏工商學院)大學生收入過萬,很吸引人的。

Q2 過去曾經想過創業嗎?

其實上大學之前,我的人生也沒有什麼規劃的,就想找份工作,上上班。進來後,我才開始認真思考(創業)這件事⋯⋯我家條件也不好,我個人也比較喜歡搞東搞西,覺得挺有意思的,又能賺錢。進來後到國慶(約十五天),我就開出了網店,把商品上去了。

Q3 入學後得到那些幫助?

我們學校的師資特別好,比如我大一的時候上了鄭慶良老師「淘寶創業基礎」,鄭老師本身也在做淘寶,做得比較成功,教給我們都是實務經驗。學長姊的幫助也挺大的,剛開始做沒人脈,他們挺願意幫忙,也有些直接在校裡招團隊,邊做邊學。學校裡還提供創業資金,每人五千元(人民幣,下同)的無息貸款。

Q4 學生創業最困難的部分?

產品(貨源)、啟動資金、還有人際關係吧,初來乍到誰也不認識,挺不容易的。至於時間分配上困擾不大,因為只要淘寶做得好,課程就可以免修掉。選擇創業學院的人,一般不會走專升本(專科升一般大學本科)、考研的道路,我們主要是實踐,有升學打算的,老師會建議他們轉到別系。

Q5為什麼選擇做母嬰用品?

都說女人的錢跟小孩的錢好賺嘛。剛好我親戚有工廠,剛開始能拿得到的貨都賣了,奶瓶、咬咬膠、兒童餐具、溫度計,三四個月後,不知怎麼突然出了一個爆款,一頂藍色的嬰兒帽,一天進來幾千張訂單,後來我們就慢慢去蕪存菁,把手上的其他商品賣完就不再進貨,選擇專門賣嬰兒帽跟嬰兒泳衣,春夏兩季別主打這兩種商品。

Q6未來發展?

我們一直想自己做品牌,找個廠家生產,但是現階段還有一段路,需要錢。大三以後,如果店鋪繼續擴大,考慮搬出學校去外頭發展,外面的世界比較大,人脈、資源多。在學院裡「成功」一般有兩個簡單的指標,一是買車、一是搬出去,因為店裡擴張,需要更大的倉儲、更多的員工而搬出去,算是成功的象徵。

創業現場二:青岩劉電商創業實驗室

O2O實驗室負責人 金文進

走進中國網店第一村—青岩劉村,映入眼前兩棟醒目的深藍色建築,就是義烏工商學院下屬的「電商創業實驗室」,十五個玻璃隔間裡,分別由十五位學院創業導師入駐,帶領著由在學生與畢業生組成的團隊,各自實踐著不同項目。

Q1 實驗室成立初衷?

我們項目是二○一五年四月啟動的,由政府與工商學院合作的,政府提供黃金地段的空間、設備,學院這邊出人力,邀請了學院裡的創業導師,每位帶著一個項目進駐。最主要是希望達到產業、學界合作的目的。

Q2

前進新大陸週報

前進週報|微信精選|​網紅辛巴啟動家族力和快手平台共爭鋒

文:李依庭。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近日網紅圈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非快手直播帶貨一哥辛巴的回歸莫屬了,51天前與快手另一名知名主播散打哥隔空吵架,引發雙方粉絲互爆黑料,之後辛巴的直播權限被關閉,歷經了51天的退網「禁閉」;但6月14日宣布回歸的他大手筆點亮全國各大城市標誌性地標,與天貓京東搶奪微博618開屏廣告版位,只為召喚辛巴粉絲「回家」,可謂聲勢浩大。


辛巴家族力啟動 豪氣刷新10億銷售新紀錄

江湖中拚的就是豪氣,6月9日,辛巴就在微博官宣回歸,召集「所有曾經的他(她)回家」,不僅在全國各大城市地標性建築點亮廣告版位外,並透過自己家族式的徒弟直播預熱,還準備了噱頭十足的免費大禮,如:30台寶馬、1000瓶價值1499元的飛天茅台、金條、蘋果手機,賺足大眾的眼球也持續體現了豪氣萬千的作風。

直播開始時與粉絲的互動也頗為煽情,筆者節錄以下對話:

「有一種情比什麼都重要,比今天的10個億都重要。在此聲明一下,所有人需要的買,不需要的不買,好的買不好的不買,便宜的買不便宜的不買,理性消費,無須跟風,千萬不要拿你的錢支持我。我不需要,只要你還認可我的產品,認可我辛有志的為人就可以,這是我這一生當中得到的最大的財富,比我擁有多少錢都要好太多。這是我最幸運的一件事,活了30歲30年,我擁有了你們,我就是怕你們看不見我回來了。」

開局先灑足熱血與溫情,此時的辛巴不再是單純的帶貨主播,螢幕前的粉絲不再只是辛巴的粉絲,諭示的則是辛巴818家族的情感連結與認同,直播5小時23分鐘便達成回歸的銷售目標10億,實是炒了一盤精彩的回鍋肉。


快手?辛巴?誰與爭鋒

不過,此次退網事件也引發其他討論聲浪,外界有人稱道在辛巴被退網的第三天,拍攝了一部公然挑戰快手的影片放在微博上(現已被刪除),此舉動被部分網友認為是心態膨脹而生的表現,似乎忘記了在直播中為粉絲熱血謀福利的初心與謙卑姿態,連帶快手幾個頭部主播的素質也被檢視與討論。

回到平台與主播之間的關係,有人說「辛巴離不開快手」、「沒有快手就沒有辛巴」,但恰逢618的此時,我們回頭看李佳琦與薇婭之於淘寶直播,羅永浩之於抖音的關係,辛巴之餘快手618有何意義呢?

辛巴在快手的粉絲數量是4830.4萬,回歸複播後目前已近5000萬粉絲數量,若計算整個辛巴家族粉絲量則近一億,其影響力不容小覷,而雖然快手依賴KOL生態,但不是依賴個別KOL,頭部主播們雖撐起了整個銷售額成績,但卻不利於快手商業化,腰部以下的主播帶貨能力還有待檢驗,平台與頭部主播的關係實為互為牽制,也互為共生。

想看完整分析直播電商市場特色與優劣:新興產業投資聯盟|李佳琦敗了,辛巴直播賣貨133億,藏在直播的萬億生意!

參考資料:本文轉載各微信公眾號, 內容版權屬微信各媒體所有
新興產業投資聯盟|李佳琦敗了,辛巴直播賣貨133億,藏在直播的萬億生意!
渡厄參悟|豪捐1.5億之後,膨脹的網紅辛巴,硬生生的把一副好牌打爛
娛樂資本論|快手一哥辛巴回歸首播,5小時帶貨10億

前進新大陸週報

前進週報|微信精選|中國地攤經濟火紅 疫情下務實求生存

文:李依庭。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中國大陸近幾日的地攤經濟熱烈延燒,各地紛紛出台了相關政策,鼓勵地攤與夜市經濟的發展,但你們知道其實1979年之前,中國大陸是沒有地攤經濟的,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初,大批知識青年返家,在就業艱困的環境下,一個人推著一輛手推車,養活一家人的同時,也讓民間的活力被激發了出來,讓中國的私營經濟積累了最初的啟動資金;但在2008年時,全中國更掀起了「文明風」,為了選拔文明城市,開始加大力度地清掃地攤經濟,以免影響市容、民生用路。


地攤、小店經濟再次激起中國的生機

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在中國大陸推動文明城市建設12周年之際,地攤小販的命運出現了轉折,過去遭到城市管理人員清除、舉報的地攤小販再次擁有發展的利好之機。由於中國有近億人是自由職業者,中小微企業減免稅收、銀行放貸款、市政府補貼消費券等補助方案,皆無法為這些受到疫情衝擊最嚴重的人提供真正的幫助,因此中國決定推翻過去的政策,大力提倡地攤經濟。

各地夜市、小販紛紛出籠,可謂是全民出動,為城市增添疫情後的一片蓬勃生機。

不片面宣揚地攤經濟 而是學習「地攤精神」

但在中國總理積極推廣地攤經濟的同時,中國大陸出現部分媒體過度片面渲染擺地攤就能發財的資訊,但其實地攤小販是城市生活中最艱辛的一個族群,起早貪黑做起了低成本的小生意,是生活無奈的選擇。

而我們所熟知的中國互聯網老前輩們也曾擺過地攤,阿里巴巴的馬雲、京東的劉東強、奇虎360的周鴻禕、華為的任正非,全部都擺過地攤,但他們當年擺地攤不是為了營銷,而是為了在創業的這條漫漫長路上謀生。

他們在創業初期擺地攤養活公司後,最終依然都投身科技與互聯網,扎實地建立公司規模與生態鏈,地攤只是他們奮鬥歲月中的一個過客,他們在其中所展現出的特質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無論擺不擺攤,「地攤精神」才是我們面對多變的環境真正值得做的事。

參考資料:本文轉載各微信公眾號, 內容版權屬微信各媒體所有
遠方青木|地攤經濟的前生今世
吳曉波頻道|馬雲、劉強東、任正非……前浪們怎麼擺地攤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全員擺攤!地攤經濟火了,網友: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快速學習大陸電商思維:電商專刊─運用大陸電商思維尋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