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風口浪尖上的行業:兩岸脫口秀,用口才引爆笑點

文:陳澤琪 圖:周億如/前進新大陸。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七月間,臺灣知名脫口秀演員曾博恩因收取政治公關競選宣傳費曝光,而引起社會軒然大波,於此同時大陸知名脫口秀演員池子則因為和前東家笑果文化有了金錢糾紛,而在十多億人的互聯網上公開撕了起來……

脫口秀最早源自於十八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和酒館的小聚會,大眾於此聚會上討論社會的各種問題;直到二十世紀,隨著廣播的產生,將興趣焦點移轉到了廣播節目,於美國常有專家向聽眾發表觀點,但聽眾可以並未參與互動,直至1980年代,脫口秀大興,各式各樣的脫口秀,透過幽默與嘲諷大量談論政治、社會與生活,有時也揭露名人隱私或八卦,使得脫口秀也成為記錄時代文化和社會變化的載體。

華語文圈脫口秀的發展

華語文圈脫口秀最早源於臺灣,不論是早期的豬哥亮、張菲和費玉清的秀場文化;臺版綜藝節目上吳宗憲、沈玉琳、小S和蔡康永的靈活主持;甚或是劇場式的脫口秀等都是大陸早期脫口秀演員學習取經的對象。大陸資深脫口秀演員周奇墨曾在採訪中談到其個性原本嚴肅封閉的他,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透過大量收看美國和臺灣的綜藝節目抒壓,並探索脫口秀的表演的型態與內容,然後轉而找尋自己成為脫口秀演員的路徑。

在大陸常將傳統單口相聲和當今流行的脫口秀(一說單口喜劇)一起對照比較。基本上,單口相聲仍歸屬於中國傳統表演藝術的一環,有正式演出的舞臺,完整可傳承的演出方式、表達型態,演出的內容多會有固定的臺本。而脫口秀的演出方式則較為自由,沒有複雜的服裝和道具,演員只拿著一只麥克風,透過原創的幽默段子來逗笑現場觀眾,並且演員和觀眾有著更多的聊天和互動,節奏更快、語言也更加生活化。

大陸脫口秀現多出現在北上廣一線城市夜生活的酒館、文青聚會小舞臺,電視上類脫口秀節目可反溯央視1996年製播的《實話實說》、後續的《天天向上》、《壹周立波秀》等;2012年東方衛視與王自建一起製播晚間十一點《今晚八〇後脱口秀》則是指標性脫口秀節目的代表。

王自建原為相聲演員,不囿於某一演出型態,巧妙地將其在相聲表演的訓練轉往涵蓋社會熱點、文化事件、潮流時尚,演出具有歐美風格且貼近都會年輕人的脫口秀表演,讓此原本不看好的深夜節目轉為人知,且持續長達三年。《今晚八〇後脱口秀》讓大陸年輕一代認識真正脫口秀表演藝術,同時也帶領出大陸90、00後新一代脫口秀演員,如知名的李誕(大陸網民親暱稱蛋蛋)、王建國、史炎、王思文、池子等。

從劇場走上演藝舞臺的脫口秀明星

臺灣脫口秀劇場從2007年起資深劇場人張碩修創辦卡米地(Comedy Club)開始,持續透過劇場推廣舞臺的喜劇和脫口秀,新生代脫口秀博恩,即是參與2017年卡米地脫口秀新人爭霸賽決賽,獲得冠軍開始出道表演。張碩修的長期投入,也培養出壯壯、博恩、吳鳳、黃豪平、龍龍等臺灣90後脫口秀的演出人才。如今,大家熟知的臺灣脫口秀演員,多透過網路Facebook社群的凝聚、YouTube的推播,其身分同步具有知名YouTuber的身分。

2018年曾博恩與臺灣吧的執行長謝政豪共同成立了薩泰爾娛樂公司,並仿造美國脫口秀電視節目《每日秀》、《上周今夜秀》,透過網路和廠商與觀眾募資開辦節目《博恩夜夜秀》,持續運作至一九年底,總計製播三季。

認真搞笑有多難

很多人總以為脫口秀就是上臺講笑話,但事實上,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名優秀的專業脫口秀演員除透過生活觀察、生命積累,蒐羅那些所謂引人發噱的內容或段子,編排鋪陳成為可站在臺上演出的表演外;更多時候脫口秀演員還必須透過大量的動作設計和訓練,能一次次面對不同的觀眾、不同的場域,在看似即興的表演上能和臺下的觀眾情緒合拍,引發笑點。看似光鮮的脫口秀演員出路和收入,常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在大陸,脫口秀演員就經常在演出中透過表達生活多煎熬、口袋多窮困自嘲的段子;在臺灣,知名脫口秀演員龍龍也曾表達未成名前,多次到大陸各地參加比賽,2017年在馬來西亞拿下冠軍之王,仍只能在飲料店搖珍奶。為求存,脫口秀則搶上了電視和網路螢幕。

大陸上海笑果文化自2014年起出品《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冒犯家族》、《超級故事會》等綜藝節目,旗下網羅諸多具實力的脫口秀演員、編劇。其中著名的《脫口秀大會》由笑果文化和企鵝影視合作,並於騰訊視頻首播,2019年《脫口秀大會》第二季更將脫口秀的知名度推上高峰,可隨之而來則是笑果文化陷入前所未有的風暴。第二季節目中爆梗王卡姆陷入吸毒事件;知名演員池子因與公司解約時,銀行方順應資方而洩漏個人帳戶交易信息,引起大陸網民撻伐;新冠肺炎導致海外巡演全部取消等。使得李誕在7月底《脫口秀大會》第三季首播時,先大大自虧自嘲了一番。

培養演出藝人難,演出段子被抄襲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為支撐一個完整的脫口秀演出,為節目大量輸出各種創意段子,脫口秀節目背後往往有數十位編劇共同支撐,但在大陸受限於政策監管、把控尺度的問題下,脫口秀的內容題材、表現形式遇上了天花板。

在臺灣,脫口秀節目雖有較高的自由度,可大量表現本土政治諷刺內容,但《博恩夜夜秀》節目中曾討論《中華民國刑法》的「妨害名譽罪」判斷過於主觀,並於總統選舉期間收取各候選人的政治獻金而引發爭議,被迫公開道歉的事件。 2019兩岸脫口秀的發展均在站上了風口,但也先後都出現了商業資本運作、內容產出爭議等問題。面對族群小眾,不穩定的演出,卻只有微薄的門票收入,都讓走在脫口秀這個行業上的演員只能憑藉熱情和這個世界現實相碰撞,這行業能否持續意氣風發,還將端視觀眾喜好能持續有多多長。

參考連結:
大陸《脫口秀大會》第三季 周奇墨,〈不就是錢嘛!〉
臺灣卡米地 龍龍,《網路交友各種NG要小心!》

延伸閱讀:
穿越過去走入現在 依然《想見你》
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中國綜藝如何從模仿中走出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