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思維方法) 將影響做出成功的決策,但人們往往不知道要如何使用正確的思維做決策,因為在主觀的世界,我們的認知是有限的,但客觀的世界是無限的,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我們要用有限的主觀去認知客觀世界,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在不同層級的思維做出最正確的決策,也要學習如何使用思維模型,我們可以尋找一些榜樣作為學習對象,像抖音、字節跳動的創辦人張一鳴,他就是利用理性決策的思維模型,讓他在生活、職涯的路上都能屢屢成功。
本文整理自混沌大學創新領教姜巍之〈張一鳴:如何模型思維做決策〉;文整理/謝婉琳 圖/NeONBRAND on Unsplash、混沌大學
◎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頁
◎2021 短視頻、短影音電商15秒淘金—線上直播課 熱烈招生中
◎博客來、全台7-11、誠品書局熱銷中 我愛抖音、我愛TikTok,就是要38!—新電商、新網紅、賺錢新商機
人一生中,每天都須面臨決策,不論是簡單、無關緊要,還是將影響自己未來的決策,正確的思維模型將帶領你走入理想的世界,獲得成功決策的入場券,為什麼一樣米養百樣人?因為我們使用不同的思維,而思維影響我們所做的決策,決策影響著行動,而這些行動將會影響最終的命運。
感性思維容易闖入的誤區
感性思維也就是我們平常所使用的直覺,而這也是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我們會使用的思維,並且做出決策,因為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消耗太多的腦力、能量,所以一般人都已經習慣於利用感性思維來做決策,但是太常於使用感性思維我們常會面臨一些失誤和偏見,而我們也會不知不覺陷入這四個誤區:思維狹隘、證實傾向、短期情緒和過度自信,當我們在使用感性思維的時候,盡可能避免這四個誤區,我們將會做出更好的決策。
思維狹隘是因為我們常會把自己的選擇範圍控制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而我們經常把答案設在「是、否」,或是二次元簡單的選項,這最終會導致答案永遠只會落在兩選項的其中一個,要避開思維狹隘非常簡單,就是把原先問題改成一個擴大選擇範圍的問題,讓自己可以提供各種不同多元選項的提問句。當我們已經充分考慮每個選項後,我們容易出現證實傾向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腦中的直覺,會引導我們去選擇我們想選的選項,所以我們會不自主的利用搜尋和證實來確定我們要的選項,這將導致我們的決策在真實的世界會有所偏差,要如何避開證實傾向的問題,其實只要自己放寬心態,讓自己更公正的去尋找客觀的證據來做決定,也可以採用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簡可行產品)來做檢驗,MVP方法就是將假設放到現實中檢驗,這可以讓你的想法能夠用相對容易的方式被實踐。
分析完每個選項後,要做出決策的時候,我們會陷入短期情緒的誤區,這是因為往往我們在判斷決策的時候,心中多會藏存自己原有的一些傾向,一些壓力、爭議等,這會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克服短期情緒有一個「10-10-10法則」,也就是設法讓自己思考10分鐘後、10個月後,甚至是10年後的自己會如何看待在這一刻自己所做的決策,這可以讓自己逃離短期情緒,達到一個情緒的平衡,並且找到一個真正長期的價值。在做完決策後,我們會進入到過度自信與樂觀的誤區。因此越專業的人擅長於在「區間思維」、即最佳和最差的估計範圍裡充分的範圍內思考;同時設置「止損點」,就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抽離的機會,打斷平常慣性循環的決策思考方式,讓自己可以查看工作後的結果。
理性思維模型做出正確的理性決策
理性思維模型是張一鳴對於做出正確、成功決策所採用的思考方式或方法,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商業上,例如高中時期要選擇就讀哪所大學,他採用的就是排除法,篩選出他理想的目標學校;而在大學時期如何追求女朋友,他也設計出一套的流程圖,並按照流程圖來完成,也擁有他現在的愛人,所以在這些理性思維模型下所做出的決策確實是張一鳴的理想,因此在商業上,更可以凸顯張一鳴對於理性決策的堅持。
在創業初期,他會把業務特點聚焦在一些核心方向,像他在技術解決方案上,就可以看出張一鳴喜歡採用「算法推薦」,因為當時候他認定算法推薦是最能夠提升信息分發效率的方法,所以算法推薦也成為他在往後任何業務解決技術的核心。
除了算法推薦之外,當他準備要拓展其他業務時,他大部分的決策都是採用「科斯定理」也就是不做別人已經做很好的領域,而是在自己做好的領域加大投入,這也讓他避開所有科技巨頭做很好的領域,而他做的信息分發就是他做很好的領域,所以他只要在加大投入並發揮到極致,因此我們由此可得知張一鳴從創業前到後續發展,他都是採用理性思維模型在做任何的決策,而這些理性決策也就是理性思維提高決策的技能。
從理性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