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講堂紀錄】台灣設計進軍大陸的未來與展望

文__葉欣

根據《2017事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設計產業每年仍以15%~20%持續增長,近年來日益著重設計與文創,不只沿海大城市,更往內陸的三、四線城市也陸續到台灣考察過各地的文創產業和文創園區,參考台灣實際案例打造美麗鄉村及文創小鎮,有人說,大陸是台灣設計產業發展的最佳市場腹地,這正是台灣設計師的機會,但是,你真的適合嗎?台灣設計進軍大陸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從事設計產業三十三年的林則皓老師,在大陸發展超過二十年,總結了多年在大陸的感想,有很深刻的體悟:台灣的設計人除了美學素養外,多一份用心、多一份情懷,但少一份衝勁;大陸的設計人,除了美學教育外,多一份衝勁和幹勁,但少一份用心和情懷。他指出,大陸人口基數太大,幾乎每個人從小就被教育不能輸給旁邊的人,要敢衝、敢表現。在他創立的設計師孵化平台中,大陸的設計師接到案子後,往往都會通宵畫圖趕工,直到交了作品才肯回家睡覺;反觀台灣設計師,天馬行空、創意無限,但通常不願意熬夜加班,會將案子放到隔天再去完成。面對消費者,也是同根同種兩樣情,或許是因為早年闖蕩大陸的父執輩台商,大多刻苦、節儉,對於設計都以經濟實惠為優先考量;而大陸業主會秉持著「不肯輸」的特質,堅持要比其它人好、要比別人特別。

IMG_1536

林老師認為,台灣設計師想前進中國市場在心態上需要做好準備:

  • 必須有「置死地而後生」的勇氣。

林老師表示,設計師擁有的技巧和技術都是武器,但是要成功,最主要的還是態度,要有背水一戰的決心,不能為自己預留回程機票、不能抱著不成功就打包行李回台灣的想法。

  • 拋棄「離家背井」的烙印。

「我最希望的就是在有能力之後,可以提攜設計師後輩,尤其是我們台灣的年輕人,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孤單的離家奮鬥。」林老師開玩笑說,他們在大陸都可以成立「乾兒女俱樂部」了,所以一定要拋棄這個烙印。

  • 找到平台,打團體戰,打出口碑。

一人一卡皮箱開疆闢土的台灣模式,早已不適用於現在想去大陸發展的年輕人,因為現在台灣人早已不存在十年前引以為傲的製作技術與品質優勢,許多在台灣做不到的製程、精細的分工、豐富的材料,都能在大陸有效率的解決。在優勢越來越薄弱的情況下,要承接中國的產品設計服務,最好是找到好的公司或平台,由團隊接案,另外也要對專業製程跟大型工廠的運作有所了解,並且將後續的行銷想法直接在設計產品的階段就已經想好,在規劃的階段就可以告訴業主,日後可以怎麼賣商品。

  • 初期之工資、獲利需放緩,先找到市場定位。

 

林老師強調,一開始千萬不要在工資、獲利上想的太多,台灣設計師要把握住自己的優勢,做出有故事性、有靈魂的產品,因為大陸的有錢人很多,他們可以找各個國家的設計師去做出適合的商品,簡單來說,必須認清設計在整個商業運作上只是一個小環節,只靠設計能力很難存活,設計師需要融合更多經驗並且用當地思維去處理事情,才能更接地氣。

IMG_1550

另外,林老師提到,台灣設計師到大陸發展最擔心的兩大問題─智慧財產權被侵權卻投訴無門,以及交了作品卻收不到尾款。過去曾經有過業者幫某業主設計一系列結合旅遊觀光的文創周邊商品,當大陸方拿到設計圖和商品打樣之後,就再也沒有進展,之後不久這些商品卻在大陸市場上公開銷售的情形,台灣業者慘賠收場,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這樣的現實,一方面是大陸業主知識產權意識薄弱,且官方維護知識產權不力,當然近幾年大陸智慧財產意識抬頭,相對來說如此的案例也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良好的平台做靠山、公司規模又不大,老實說也經不起勞民傷財的官司訴訟。

IMG_1586

相對於去歐洲參展很風光,可以讓設計「國際化」;去中國面對極大的競爭和廣大的市場,好像才有「商機」。台灣設計進軍大陸可以是危機也可以是轉機,無論是不是將要前往大陸市場發展,都該想清楚優勢是什麼?最無法取代的特質是什麼?要很清楚自己能提供什麼價值,才能有長久的立足之地。

 

前往大陸創業、就業第一手完整新資訊,讓您前進大陸有方向!

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xnest.com.tw/